中山市:垃圾山的“淘宝者”
4月14日上午,天阴无阳光,占地约10亩、位于山坳的三乡镇某垃圾场,显得有些朦胧。一堆堆的垃圾躺在稀软的黑泥里,散发着臭气,偶有鸟儿来觅食,一辆大卡车缓缓驶入,运来一车垃圾。24岁的男青年罗布,背着半岁的孩子,和另外80多位拾荒者一样,埋头翻动着眼前的那堆垃圾,手脚利索地把能卖钱的塑料袋、瓶子、饮料软包装、废纸分类丢进编织袋里,任苍蝇黏在自己脸上、孩子身上。
比街头巷尾见到的拾荒者,罗布他们显得更加职业,因为他们固定在垃圾场里工作,用三乡垃圾场管理者老陈的话说,垃圾场就好比工厂,来这里干活的人都得守规矩。原来,这个垃圾场主要是进行垃圾分类,整个垃圾场由一位四川的老板承包,这里拾荒的人来自云南、湖南、四川,他们淘来的废品必须全由四川老板收购,收购款项月结,每个进场来的拾荒者,每月还得交点钱给老板作为水电费等。
对于这里的工作,来自云南的老龚觉得满意,他们夫妻来这里8个月了,对于这个存在了15年的垃圾场,老龚算新员工。老龚说,刚到时真不习惯,臭味呛人,有时手还会碰到一些恶心的腐烂物,呕吐过几次。“我们的鼻子现在失灵了,闻不出垃圾的臭味了。”老龚哈哈大笑地表示。如今,他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,觉得比在工厂强。
在垃圾的“海洋”里,不难看到鬓角斑白、微微驼背的老者。这也是在垃圾场打工的优势——不严格地要求年龄。除了老人,垃圾场里还见到不少孩子的身影,半岁、一岁、三五岁,都是些学前儿童,父母在一边工作,孩子则在旁边玩耍着从垃圾堆里淘来的扑克、小车、玩具枪,臭烘烘的环境完全没有滋扰孩子的童趣。“这里能拖家带口,工厂上班能吗?”罗布又指出了垃圾场上班的又一个好处。
而大家谈的最大的优势是——自由,你想干就多干,不想干就休息,没有人强迫你,不用请假。
这群拾荒者一般都是以户为单位,老陈说共有30户。家就在垃圾场旁搭建的棚屋里,低矮、昏暗,但有电视,自己设立天线接收信号。有的家庭还在棚屋外种菜、养鸡,改善伙食。打牌是经常性的娱乐。
垃圾场的垃圾,经过拾荒者的“过滤”后,再转运到垃圾焚烧厂,如果非要给罗布他们的工作扣上“意义”的帽子,那么可以称他们是垃圾分类的主力军。